2023年最后一个月,关于抖音与阿里洽谈收购饿了么的传闻反复在市场散播,一度导致美团19日当天的股价下跌近6个点。虽然紧随之后,饿了么与抖音双方都第一时间予以否认,强调“收购”是无稽之谈,但谣言背后的市场讨论,还是值得记录和注解。

  一个不可忽视的市场八卦动力,是互联网世界已经很久没有大并购了。

  过去,处在行业快速上升期,时间就是一切,很多并购因为竞争而发生。为了快速补足在某个垂直领域的能力,大公司往往会选择收购这一领域的头部玩家;为了尽快结束没必要的烧钱,同一赛道几个玩家背后的资本方会极力促成它们的合并。

  现在,以抢夺时间为主导的竞争已经告一段落,整个互联网行业的主旋律是精细化运营。这意味着,大并购在这个阶段并不是大公司或者大基金最必要做的事情。但它们依然会寻找优质资产进行投资、上市或者其他资本化运作方式。

  如今在整个市场,一个能称得上优质的资产通常有几个特点:能开源,能节流,战略足够聚焦,没有包袱业务。

  2023年3月末阿里巴巴“1+6+N”变革之后,除了国内电商和云,其他业务都存在了资本化的可能性。作为阿里本地即时电商的最主要承接方、国内到家服务唯二的玩家,近年来走势越发向好的饿了么,难免容易成为关注标的。

  节流、开源,即时电商越来越重要

  过去两年半,在俞永福的带领下,可以观察到饿了么一个极为清晰的节奏主线:始终在稳步推进节流与开源。节流,最主要的外卖业务持续减少亏损;开源,扩大即时电商的场景和细分品类,寻找增量市场。

  这其中有几个最关键的观察指标。一个是到今年阿里11月发布的三季报为止,这已经是饿了么连续六个季度单位经济效益(UE)为正了。

  单位经济效益是外卖行业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直接体现了外卖业务的健康程度,背后主要支持因素包括客单价的提升、订单量的扩大、用户补贴的降低等等,刨除市场、研发等总部费用,饿了么的毛利几乎等于UE*订单量,因此,UE为正则意味着饿了么在未来盈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从收入和经营损益来看,三季度,本地生活集团的收入增速为16%,是整个阿里巴巴增速仅次于国际数字商业、菜鸟的业务集团。同时,饿了么也在加速收窄自己的亏损。截至今年9月30日的一年,整个阿里本地生活集团已经减少亏损近50亿元,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饿了么的贡献。

  减亏之余,饿了么开启新增长极的迹象也开始呈现。

  从最新一季财报可以看到:三季度,饿了么的非餐饮配送订单量获得了双位数增长,主要原因是节日和营销活动期间强劲的消费者需求,例如七夕的鲜花配送、“24小时*7送药”服务的活动,以及2023年9月22日新款iPhone 15的发售。

  这些越来越细分的非标即时配送场景,对饿了么来说是不容错过的发展机遇,背后是即时电商巨大的增量市场和大幅提升外卖客单的交易机会。在这点上,这家公司抓紧时机坚决上车。

  在刚刚过去的11月,饿了么在其举办的即时电商品牌商家大会上披露了一部分零售业务进展:在此前的三年里,饿了么已经和近500家品牌深度合作,帮助它们实现单月交易额过亿、并与品牌一同打造了十几个亿级单品。

  在大会上,饿了么也正式面向行业表态“即时电商是饿了么重要的战略选择”,宣布启动“双百计划”——将携手100个零售品牌,用两年时间,实现100%的增长。

  可以说,即时到家的生活服务,如今已经不仅仅是送外卖、送菜这么简单了,它正在快速演变,与三百六十行都发生更深度的结合。这是饿了么眼前的发展富矿,而这一巨大的市场空间,也决定了这家公司处在一个坡长雪厚的赛道上,有长足的发展空间。

  战略聚焦,没有包袱

  在阿里内部,俞永福是公认的强于整合的管理层,他执掌阿里本地生活已经两年半,在前面接近两年的时间里,俞永福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对内梳理业务、提振团队士气的事情上。

  他接手本地生活之时,整个业务团队已经经历多轮调整,内外信心都不足。上任后,俞永福并没有马上做出动作,而是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察,在100天后,2021年底他发出了他在本地生活的第一封内部信。

  据《晚点》报道,这封信主要谈了四件事。

  首先,定义本地生活业务。俞永福强调本地生活业务实质是“即时商流”与“即时物流”高度双轮驱动的业务,它正在经历“现实世界数字化二十年”的初始,这一业务很残酷,因为没有人有一招制胜的方法,是长周期数点数的拳击比赛,是一个“点数決胜”的战场,“所以基本能力建设才是核心。”

  其次,确定战略大方向。俞永福在内部信里明确了本地生活公司要聚焦“四横四纵”的战略方向,坚持三年不动摇。

  第三,提振团队士气。生活服务互联网是十年的大赛道,对能力要求更复杂更高,因此身处其中的人,其财务回报的“双向振幅”更大。

  最后,给出做事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发现问题案例”“解决问题案例”,改善用户商户体验、提升业务效率和质量的最佳办法就是“解bug”。

  对当时的本地生活团队来说,聚焦战略、稳定军心是最重要的事。在以“拥抱变化”著称的阿里,本地生活更难得的是,一直到2023年2月,内部管理层依然还在强调“每天解bug”的工作文化。

  如果从当下竞争优势和作战优势来讲,相比如今“无边界发展”的美团,饿了么的包袱要少得多。特别是阿里“1+6+N”变革后,饿了么变得更独立和灵活,可以快速自主决策和调整打法

  它可以更聚焦在自己的到家业务上,心无旁骛。2023年3月22日,高德宣布和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板块下饿了么到店业务(原“口碑”)正式合并,阿里旗下所有的本地生活到店业务将统一并入高德。调整过后,饿了么可以全力以赴做好到家生活服务。

  它还可以更自由地和外部平台展开战略合作,专心做好电商里“商”的部分,即配送履约、与商家和供应商的合作等——和抖音的“抖了么”外卖合作正体现了这一点。

  对饿了么来说,更好地给用户提供服务,同时不断降低商家和供应商经营的门槛,这需要保持耐心、按照既定战略一步步推进,在这个“向内求”的长期业务经营过程中,让自身慢慢成长为一个更优质的公司。

  回看市场八卦,此时此刻,如果要让阿里舍弃饿了么这一趋势不断向上的优质资产,实属天方夜谈。

  正如阿里巴巴CEO吴泳铭近期所述,在其最新规划的战略版图里,阿里集团将持续坚定地投资基于位置的科技服务,继续以本地生活两个业务阵地为核心,即:以高德为主体发展出行和到目的地的科技服务,以饿了么为主体发展即时到家的科技服务。

  不论从哪个角度,饿了么都是其重要一环。